當孩子常說「都他害的啦」
 

【聯合報╱文/蘇偉馨(諾瓦小學創辦人)】 2014.06.08 05:00 pm 
 
 
「都是他害的啦」,我們對這句話習以為常,也沒有深究這句話背後的心態。常常就立刻轉向,尋找害人的元兇。卻不知在這不經意行為中,養成了「慣性受害者」。

孩子在校園裡會用單車代步,為了安全起見,我們對於騎腳踏車訂了一些規範。孩子質疑其中一條規定:不小心出了車禍,三天不能騎車。

一個孩子問:「為什麼會這樣規定呢?」

我說:「因為騎車不小心會影響到別人的安全呀!」

那孩子問:「如果是被別人撞的呢?」

我說:「只要是出車禍都一樣呀!三天不能騎車!」

那孩子繼續問說:「為什麼?被撞的是受害者耶!為什麼受害者也要被處罰?」

我說:「受害者應該要注意避免被人家撞呀!腳踏車的速度不快,騎的時候應該注意安全,該注意而沒有注意,是不是應該要被處罰呢?還有,如果真的會騎車,應該也要有化險為夷的能力。」

至今,校園單車車禍率是零,也沒發生受害者的問題。

有一天,在幼兒園看孩子們踢足球,幾個小男生踢的正起勁兒,其中一個孩子因為接球時沒接好,球彈跳起來,他發了脾氣,老師上前關心時,他說:「都是他害我的!」老師問:「是誰沒有接到球?」小孩回答:「是我沒有接到球、」老師繼續問說:「是自己沒有把球接好,有人害你嗎?」小孩沉默不語。

當孩子習慣性的說「都是他害的」,父母可以先自我檢視一番,這樣的習性是模仿,還是因為教養的方式所產生的。正如當前一位法師回答母親教養的困擾時說:「如果影印出來的文件有錯誤,你會改正本還是影本?」這說明了父母的行為模式和教養方式才是問題的根源。正本清源,才能杜絕問題的產生。

如果孩子經常表現「慣性受害者」的行為時,父母必須清楚的說明孩子應負的責任,而不是一味的檢討別人的錯。即便是自己只佔百分之一的錯,也無需花費時間力氣撻伐對方,而是幫助孩子靜下心來檢視自己那一分的錯誤,並且告訴孩子,我們自己反省了那一分的錯,就是我們又進步了一分。在每次的事件裡,都可以幫助自己進步,就會成為愈來愈棒的人。利用孩子的「利己性」來養成反省的好習慣,必然比諄諄訓誨來的有效。

一旦習慣了受害者的角色,相對會養成不負責任的習慣。因為在慣性受害者的眼裡,錯誤在他人,需要被撻伐、需要改進的也是他人時,也很難會同時反省自己在事件裡所應該負的責任了。「都是他害的,害我……」,當我們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,應該要先思考一下,避免落入同情弱者的慣性,釐清事情的責任後,才能教育孩子分辨清楚自己該有的責任和承擔。

比如跌倒事件,有些媽媽跟孩子說:「沒關係!不要哭!媽媽打它,都害你跌倒了。」然後還一邊拍打地板。母親行為已示範了如何會養出孩子習慣當個受害者了。

如果想要培養出一個負責任的孩子,在孩子犯錯的時候,在孩子說「都是他害的」這句話時,就要導正孩子的說法和心態,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自己的行為裡看見錯誤,看得見錯誤才會有修正的機會,也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擔當責任的人。


(本文摘自「不會游泳的魚」一書/商周出版)

【2014/06/08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 

 

 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210248 07-2414748 07-2419575
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49 的頭像
    quincy1549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