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節稅真避稅 判補所得稅


2013-06-11 01:07
工商時報
記者張國仁/台北報導


 新北市葉姓納稅人,以信託方式假節稅之名實為避稅,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,葉姓市民補徵應納所得稅額194萬元。
 
 法院判決指出,稅捐規避與合法節稅不同之處,在於節稅乃是依據稅捐法規所預定的方式,意圖減少稅捐負擔,相反的,「稅捐規避」則是利用稅捐法規所未預定的異常或不相當的法律形式,意圖減少稅捐負擔。
 
 法官說,租稅規避行為因有違課稅公平原則,所以國稅局根據司法院釋字第420號解釋意旨,應本於實質課稅原則,依稅法規範的納稅主體、稅目、稅率等為進行租稅核課,就符合租稅法定原則。
 
 判決書指出,98年7月21日新北市葉姓市民與中國信託銀行簽訂本金自益、孳息他益的信託契約,信託期間為1年,將其所持有聯德公司股票400萬股移轉予受託人中信銀,作為信託的原始信託財產,並以鄧姓等5人為信託財產孳息的共同受益人。
 
 但北區國稅局認為,葉某這項信託契約簽訂當時,受益人的孳息利益已可以確定,該部分的所得仍屬委託人,也就是葉某的所得,於是將聯德開立98年度股利憑單予該信託專戶的營利所得646萬元,及其可扣抵稅額166萬元,改歸課葉某綜合所得稅,併其綜合所得稅核定補徵稅額194萬元。
 
 國稅局認為,葉某藉信託之名,以孳息他益方式,將於簽約前已確定原由他本人享有的股利所得,改由鄧姓等5人取得,所以葉某以信託形式贈與該部分孳息,其實質與委任受託人中信銀領取孳息再贈與受益人的情形並無不同。
 
 也就是,葉某採迂迴信託方式規避其原應負擔綜合所得稅的營利所得,及將應課贈與稅的贈與標的,由應按時價課徵的「股利」轉成僅按信託標的時價與現值差額課徵的「信託孳息」,達到減輕贈與稅的目的,這種行為,國稅局認定就是稅捐規避行為。國稅局的認定獲得法院的支持,判決葉某敗訴,應補194萬元稅額。





新百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
營業員:曾坤琦(三省一生)
地址: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11號B1
發富專線:07-2118888
分機電話:07-2118888轉212
聯絡專線:07-2210248 07-2414748 07-2419575
許可證號:100年金管證總字第0066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uincy1549 的頭像
    quincy1549

    新百王證券

    quincy154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